轉職故事ep23-洗腎室護理師

我們都是心肝寶貝


「每個人都是爸媽的心肝寶貝,憑什麼我上個班受盡委屈?」

這句話,是她在訪談最後說出口的心聲,看似一句玩笑,卻有著最沉重也最真實的重量。

這次的受訪者,是透過上一位夥伴介紹給我的前輩,現在的她,依舊在護理界努力著,但已經成功脫離過去那個壓力山大的病房環境,來到新的單位後,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。

我們聊起當初的夢想,也聊到後來的現實,發現原來我們都曾懷抱過同樣的天真——想用愛治療病人、想無私奉獻給這個社會,只是這份熱情,在現實的日復一日中,一點一滴地被磨光了。

當初是為了鐵飯碗


「小時候對未來沒什麼想法,媽媽說護士是鐵飯碗,我就傻傻去讀了。」

她笑著說,但我聽得出那笑聲裡有點無奈。這樣的起點,其實對很多護理人來說再熟悉不過。

我們這一代的許多人,是在「穩定工作」「薪水不錯」「不怕失業」這些關鍵字的包裝下,走進護理的世界,但等真正進入臨床,才發現這個「鐵飯碗」,有時候燙手得很。

熱情是怎麼被磨掉的?


「我真的好喜歡看到病人因為我的照護而好轉,病人的微笑和道謝曾是我最大的動力。」

我跟她分享了當初我自己也曾經滿腔熱血,到處跟朋友說:「即使沒報酬我也願意付出。」

我們都笑了,因為我們都懂,這份初衷是真的,但當時的我們也真的太單純。

「延遲下班、提早上班都不能報加班,單位急救頻繁,護病比超標,壓力大到喘不過氣。」

她說,當熱情一再被壓榨、被忽視,剩下的只有疲憊與質疑。

轉科是被推著走的選擇


「原本不是我主動想去洗腎室,是阿長不想讓離職率算在單位上,就叫我轉去洗腎室再考慮要不要離開:)」

她說這句話時帶著一點調侃,卻也讓我感受到基層護理師在體制底下的無奈與被動。

那時候的她,其實已經準備好離開,但最後因為這個轉換機會,就這樣來到了洗腎單位。

重新適應、重新呼吸


「現在可以準時上下班,時間變多,也快樂了。」

來到洗腎室後,她覺得自己的生活真的開始改變了,不用再被突發急救打亂下班計劃,也不用再為報不到加班費心生不平。

「以前下班就是癱在床上,現在我可以運動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。」

她說自己不是在逃避護理,而是在尋找「護理與生活的平衡點」。

轉單位也需要準備


「洗腎室需要上課、考執照,還要有實習證明。」

她也提醒大家,雖然洗腎室看起來輕鬆一些,但也是專業的一環,入行前需要完成兩週的課程、通過100題的考試,並取得醫院或診所的實習證明。

「這是一條可以走得長遠的路,但同樣需要努力與準備。」

旁人的意見不能左右你


「媽媽叫我轉行,朋友也勸我別再留在病房了。」

剛畢業時,她其實對未來感到非常迷茫,「除了護理我還能做什麼?」這個問題曾經困住了她很久。

但她說現在的自己,已經不再那麼害怕未知,也不再被傳統的價值觀束縛。

給學弟妹的建議


「一個環境讓你反覆思考要不要離開的時候,就堅定地離開吧!」

她強調,不需要因為別人的期待而勉強留下來,不用為了一張執照就犧牲健康、壓抑情緒。

「這個護理界就是這樣,不見棺材不掉淚,拒絕再當血汗護理師。」

她語氣不重,但句句鏗鏘,因為她知道還有太多人正在這個輪迴裡煎熬。

結論


這位前輩的故事,是許多護理人心聲的縮影。

我們都曾懷抱熱情,以為可以用愛治癒這個世界,但現實太沉重,終究讓我們學會了衡量與保護自己。

「不用怕離職,這不是基層員工該擔心的。如果主管不好好改變環境,那就讓他們知道什麼叫物競天擇。」

如果你正身處掙扎之中,不妨靜下心問問自己:你值得為這份工作犧牲那麼多嗎?

別忘了,你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。

我是 Choice,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,讓我們把專業變成選擇,把經驗變成養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