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37-醫材法規專員

我選擇了護理


當初會選擇讀護理,是因為國中開始對三類組比較有興趣,但知道自己沒辦法上醫學系,醫生自認考不到那就填護理系。

「那時候考試分數再上去藥學系也不到,所以就填護理了,我學測可以填六個志願,我填了四個護理系,我媽看到差點跟我翻臉。」

有一個親戚是醫檢師,他其實一直不推薦我們去醫院工作,因為在醫院工作真的很辛苦,輪班又沒辦法好好休息,也比較沒有生活品質。

「我知道家人是擔心我太累,那時候我想填國立大學,但分數都差一點,所以只能念私立的。」

不過如果是填其他科系,就可以念到一些國立的學校,但就是有跟家人溝通,最後還是決定念護理,雖然念私立,但也沒有後悔。

兒科實習好印象


最一開始是去新生兒重症加護病房,是依志願排序分發的。

「會選這科,主要是因為當初在兒科實習的經驗蠻好的,兒科的話病人不會像一般成人那麼重,這是很現實的問題,我不想扛病人。」

那時候剛好附近開了一間新的分院,新醫院感覺什麼都很新,整體氛圍也不錯,就選擇去了那裡。

當時因為該區域生育率蠻高的,所以有預計要成立一個新的病房,就被抓進去。

「那時新生兒加護病房、兒科病房跟嬰兒室那時候還沒有分得很細,都是我們在輪。」

有觀察到應屆畢業生不是很喜歡走兒科,學校老師也都會鼓勵一開始先去成人科,要轉其他科別再轉,所以那時候人力沒有到很充裕。

不想再被電話追


當初一直想離開臨床,最主要還是因為人。

「那時候就算已經下班了,人家還是會打電話來找你,重點是態度都沒有很好。」

有時候講話很情緒化,就會覺得為什麼話不能好好講。

「以前人比較少的時候,大家會互相幫忙,我覺得凝聚力比較強。」

但後來人越來越多,有時候看到有人在忙,其他人卻不過來幫,心裡真的會有一點不平衡。

「我也是這樣才開始有離職的念頭,那時的正時數也是一直累積,根本沒辦法放假。」

後來終於抽到假,就安排出國,出國的時候想了很多,才下定決心年底離職。

「反正不管怎麼樣,最差就是回來當護理師而已,但如果我現在不離開,我怕以後就不會有勇氣了。」

一句話讓我離職


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有一次我們護理長對我最喜歡的學姊說了一句話:『你不可以這樣跟我講話!』而且還是在我這個學妹面前講的。」

那時候學姊只是回話比較大聲一點,也不算頂嘴,就只是沒有順著她的意思,完全就是用權力去壓迫人的那種態度。

「那位學姊算是我的臨床導師,我真的非常喜歡她,她一直都很認真上班,也很認真在帶新人,是一個對護理有熱情的人,結果她竟然會被這樣對待」

我真的非常震驚,那時候心裡就在想,沒有辦法接受自己三十幾歲、四十幾歲的時候還要被這樣對待。

「從那一次開始,我就對護理這個環境亮起了心中的紅燈。」

25歲選擇最划算


「去新醫院新單位前,我有先去另一間分院做新人訓練,那邊遇到的學姊也很好,我就是因為這樣才留下來的。」

其實回過頭來想,遇到的同事跟學姊們都還不錯,現在沒同事了就真的很想念他們。

「離職之後我休息了兩三個月,之後就去國外上語言學校,回來找工作也花了一到兩個月。」

那時候才剛開啟履歷,前一天開,隔天早上七點就接到前護理長的電話,問說「你在找工作喔,那你要不要回來?」

「但我心態已經不一樣了,我一直覺得,如果我現在不去試,怕以後真的沒那個勇氣了。」

25歲的試錯成本真的比30歲低太多,也比較沒什麼後顧之憂。

探索CRA轉職路


那時候在想轉職的時候,其實我也有考慮過臨床研究專員(CRA),但後來發現那對初學者不是很友善,所以就想說那就去當臨床研究護理師(SC)看看。

「我其實都有去投,但也沒有很有信心,有一家公司我有應徵上,工作內容比較偏研究護理師,不算是CRA,那時候甚至還有二面。」

當時有點猶豫要不要去,但因為那個職缺感覺公司沒有規劃好,只是很急著找人。

「剛好我也同時面試了現在這一間公司,最後就放棄了前一間。」

會被現在老闆找上,是因為他自己就想找有臨床背景的人,這個行業算是很冷門也蠻隱藏的,但他很常去看想找CRA工作的履歷,一個一個去丟面試邀請。

「我就是這樣被找上的。」

履歷打開機會來


這份工作一開始是完全沒接觸過的,是因為104履歷開著,老闆主動丟面試邀約過來,就想說去看看。

「可能我剛好有些特質是他想找的,就被錄取了,公司很小,當時剛成立一年多,員工只有我一個,之前原本有一位,但他去當兵後就沒回來了,所以我是唯一一個員工。」

剛開始什麼都不會的時候,工作量真的不多,因為也沒什麼事能交給我做,但隨著後來越來越熟,事情也就變多了。

「我還要學會開發票那些雜事,有一陣子我其實心裡有點不平衡,但後來跟朋友聊,他反而跟我說:『你現在其實就是在學怎麼當老闆啊。』」

小公司的好處就是什麼都要碰、什麼都得學,能看到的東西也比別人多,說不定這些技能以後都用得上。

在小公司學全套


基本上不會碰到醫院端,主要對接的是經銷商或是比較偏賣醫材的公司,另一端就是主管機關,像是食藥署、健保署這些。

「我覺得這份工作的難,是在於我們要同時滿足兩邊的需求,有時候我會笑說,我的薪水就是精神賠償費。」

因為客戶通常做不到主管機關的要求,但主管機關也不會因為這樣放寬,我們只能在中間協調、溝通,該準備的東西都要準備好,這真的蠻需要練習的。

「剛開始進來的時候沒有學長姐可以學,頂多是老闆給一些簡單的案子讓我看,但大部分的東西都要自己去摸。」

我們以前在醫院會有一套SOP,有人做一次給你看,但這裡完全沒有。

「我一開始要先去看法規,但法規是死的,案件是活的,根本不知道自己進度算不算OK,也不知道學習狀況怎麼樣。」

以前在臨床有四五個同期新人,遇到問題大家可以一起問,但這裡沒有,落差真的蠻明顯的。

不討厭也談不上喜歡


其實這份工作我沒有特別喜歡,也談不上討厭。

「因為只有我一個員工,很多事都是直接跟老闆對話,我之前在電話溝通的時候,還被老闆念過,說我講話語氣太冷、太直接,但我其實只是公事公辦而已。」

可能他比較喜歡那種溫柔一點、可以寒暄一下的方式。

「那時候我才意識到,離開護理之後,很多事情都要重新調整,包括說話的方式。」

以前在醫院跟病人說什麼就是什麼,但現在在外面工作,很多時候你要放下身段,去配合、去講好聽話。

「有一個學姊就跟我說,她沒有辦法放下身段,所以才一直離不開臨床,這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。」

其實不是那麼友善


後來我也有再去查了一下這個職缺,才發現對新手其實不是那麼友善。

「蠻多公司都只收有經驗的人,尤其是法規相關的工作,有些小公司甚至根本沒有法規人員,所以他們會選擇把工作外包出來,就算有配置,也可能只會有一位。」

像我們這種顧問型的公司,通常就是代理商來委託我們幫忙處理。

「我們的營業項目需要有技術人員資格,所以還是需要去上課以符合法規需求。」

去上的那些課程,有些內容跟我們實際工作也有關,不過簡單來說,就是跟著老闆邊做邊學,他會教我他會的。

想說的話


我覺得學校以前的職涯課程比較可惜的是,他們只是找不同科別的學姊回來分享,沒有讓大家真的知道醫院以外還有什麼出路。

「老師們講來講去就那幾個例子,像是空姐,然後就沒了,但明明大學這段時間,才是你最應該探索、試錯的時候。」

我後來才知道,其實外面有很多機會是你只有學生身分才申請得到的,像現在有一些醫材廠商也開始釋出暑期實習機會,我就覺得超級可以去試試看,如果你大學的時候都沒有去嘗試,真的很可惜。

「所以我想跟學弟妹們說,最糟就是重回護理師工作而已,不要害怕給自己選擇和嘗試的機會!護理系畢業絕對不是只有當護理師這條路。」

📌 如果你對醫材法規專員的內容有更多想了解的,歡迎私訊我:

👉🏼@choicelife__

延伸閱讀:

👉🏼也有故事想說嗎? 歡迎點擊參與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