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職故事ep3-居服員

把生活過好比什麼都重要


這次訪談的對象,是一位資歷豐富的學姊,她走過急診、產兒科、月子中心、長照機構,也曾在醫院、診所、各式單位中歷練過。

我在訪談的過程中能感受到,她真的很有熱忱,也很願意為病人多付出一點,但這樣的人,卻也在醫療體系裡被耗得精疲力盡。

「明明是護理師,但家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卻抽不出身,明明是幫助人的職業,卻要做跟職業相違背的事情。」

不確定目標,就填了護理


她當初會讀護理,並不是特別想成為護理師,而是在填志願時迷惘之下,聽從了家人的建議

「填志願時不知道自己要選什麼,媽媽說覺得我做事很細心,可能適合唸護理,而且以後不用怕找不到工作,就想說來讀讀看就進來了。」

醫療現場的疲憊


從進入醫療體系後,她就一直沒有停下腳步,經歷了多個單位的輪轉與挑戰。

但越是深入其中,越發現制度的問題不分部門,工作內容也常常與原本的職責無關,生活品質一點一滴地被掏空。

她曾坦言,那段日子甚至會因為壓力過大,每天做惡夢。

家與工作的拉扯


促使她轉職的主因,不是醫療現場的辛苦,而是家庭無法兼顧

「常常因為工作而忽略掉家庭,明明是護理師但是家人需要照顧的時候卻沒有辦法抽身幫忙,這讓我感到很氣餒。」

她不想再繼續過這樣無法喘息的日子,於是開始探索其他可能性,甚至考慮過加油站、飲料店、餐飲業、業務、保險業、賣房子、巃嚴、藥局等各種行業。

起初成為居服督導


考量到生活節奏,她選擇轉職成為居服督導,期望能避開三班輪值,也能保有假日休息的權利,但現實並非如此。

「事情總是沒可能那麼順利,在假日還是有接不完的電話,處理不完的行政,根本沒有所謂的下班時間。」

她也分享道:

「其實其他比較大間、正規做法的話居督受到的打擾會少一點啦,我知道有許多居督的做法是下班時間一律不接電話、不回電話的,但這樣相對也是有壞處,所以我考量之後才決定轉居服員而不是轉其他單位的居督。」

最終轉職居服員


轉為居服員後,她找回了生活的節奏與工作的成就感。

「可以透過觀察,主動發現個案的問題,並給予適當的處置,在這過程中,可以得到許多成就感,且生活品質得到了提升。」

雖然也有新的挑戰

「需要承受周遭的輿論壓力,覺得護理師做得好好的,幹嘛去做居服員。」

之前個案需要轉移位時都是看護在執行,所以轉職後協助長者轉移位的實務經驗不多,執行上會變得比較吃力。

工作內容分享


「現職工作日程主要就是去執行各種長照項目,上班看被分配到什麼服務就去做,有點像是玩遊戲破任務的感覺。」

而在資格部分,她也提到:

「護理背景轉職可以直接使用畢業證書申請照顧服務員長照小卡,一樣需要6年120積分,若要承接失智或失能的個案,則需先去上相關課程,但我們在學習上會比較不困難,畢竟以前都學過。」

轉職後的變化


「我覺得時間變得更加彈性,生活也變得更有品質,但初期案量不多的時候錢會比較少,但大概也就前一兩個月。」

「目前的工作既可以得到照顧個案上的成就感,也不會影響到家庭狀況。」

學姊的最後提醒


這段話,是學姊在訪談最後想傳達的:

「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那個位置,你只是還沒有找到方向而已,有時候一個工作不順心,並不是自己沒有能力,只是不小心走到錯的位置。」

「再多做一點評估,找個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吧,在評估的時候除了要思考是否滿足現在所需的條件,最好可以放長遠去思考,這個工作如果以後有家庭了是否還能滿足需求?以後有年紀了是否依然可以勝任?未來還有其他發展性嗎?或是以未來最想從事的工作為目標,這份工作是不是中間最適合的跳板。」

結論:把未來放進現在


我們常說趁年輕多方嘗試,選擇適合自己的路。

但學姊提醒了我:「不是只有現在要顧好,更要想清楚未來的你還能不能撐得住現在的選擇。」

我是 CHOICE,這位學姊的故事或許能提醒你,不要懷疑自己,只是你還沒走到適合的位置而已,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這篇可以幫助到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