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動受訪的前輩
這篇故事的主角,是一位主動在 IG 私訊我、希望能分享經歷的前輩,他不只接受訪談,還特地花時間整理了一份簡報、詳細解說巡迴健檢的工作內容。
不過,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工作細節,而是想把他的心路歷程記錄下來,至於職務內容與實務攻略,我另整理在《職業心得》專欄🙏🏼
護理只是嘗試的起點
「其實是一個相對性的比較。」
回想當年選填志願的理由,他並沒有什麼護理夢,而是用一種實際、平衡的眼光看待未來,那時護理是個穩定、缺人、轉職機會多的科系。
「我就想說,四年下來至少能學點東西再決定。」
沒有熱血的起點,但這段路,卻讓他真實地走上許多護理人熟悉的掙扎與懷疑。
開頭就遭遇欺騙
畢業後,他先進入衛生局工作,不是醫院,而是等當兵前的過渡職。
退伍後,他曾短暫探索人生,包括環島、考取領隊導遊資格,但因為不想迎合別人的慾望去玩,於是回到護理老本行。
(多才多藝的他還有很多證照,如英檢中級、烘焙食品–麵包類丙級、食品檢驗分析執照丙級)
他應徵醫院的復健科,盼望找到節奏較慢、能緩步適應的單位,怎料報到當天才被通知:「你是被分配到急性外科。」
不是談好的單位,也不是心理準備內的挑戰。
「當下真的覺得被騙,但我沒有反抗,這時候我徹底展現什麼叫奴性很強。」
不確定自己是誰
急性外科的生活迅速讓他疲憊,真的覺得太痛苦了,每天不只是醫療工作,還要算點滴、幫掛號、清理排泄物,甚至還得計價。
「到底我們是護理師?還是行政、清潔工、服務員?」
面對繁重工作,他曾數度懷疑:「我們到底是誰?」那種迷失感如影隨形。
「明明不喜歡,但又不敢離開,怕出去之後怎麼辦。」
他說自己也曾像很多在 Dcard 上分享的學弟妹一樣,在要不要繼續的十字路口上徘徊。
生活品質早已一文不值
真正壓垮他的,不只是工作,而是整個生活的崩塌。
「你會以為臨床薪水還不錯,可是你要記得,這些薪水終將回流,因為你會生病。」
他曾因長期胃痛,天天吃胃藥才能上班。
「我當時那還不是什麼大醫院,是小間的偏鄉醫院而已,壓力就大成這樣。」
他看到身邊的同儕們,逐漸出現腰痛、失眠、胃潰瘍、甚至焦慮、憂鬱,這樣的生活品質,真的毫無可言。
找到一條叫巡迴健檢的路
「我那時候問自己,那我到底喜歡什麼?」
有一次護理長問他這個問題,他才認真開始找答案,他想要互動多一點的工作,也想要不用天天待在醫院,某次與朋友閒聊,他第一次聽到「健檢巡迴」這個詞。
「原來護理也可以出差?」
他一邊搜尋資料,一邊開始投履歷,最後從 104 上找到機會,最後聽到朋友說:「你應該會喜歡啦。」,就嘗試去做了。
第一次跟場,他就被吸引,雖然時間不固定,但這工作真的很特別。
「每天都像走馬看花,讓我看到很多不同產業、文化與人群。」
從照顧病人到啟發健康
巡檢服務的對象不再是病人,而是健康、亞健康族群。
「這時候挑戰來了,你要學會怎麼推廣健檢項目。」
從量血壓、抽血,到要推自費項目,我們的角色不只是協助,而是成為衛教者。
他從第一間單純的現場護理人員,到第二間開始接觸衛教站,如今已在第三間公司擔任主管,學會設計整場衛教站流程。
「這週我才學會怎麼自己上去講,整個過程很挑戰,也很成長。」
健檢很輕鬆是誤解
「很多人以為健檢護就不用讀書,你錯了。」
尤其當你接觸衛教、面對客戶時,你什麼都要會回答,除了專業知識,也得會觀察與應對,他坦言,這份工作是「服務業」加上「護理專業」的組合,
「你的對象不是病人,是企業客戶,要更會看臉色說話。」
加上要佈置場地、早起集合、處理行政作業,絕非輕鬆的工作。
「但只要能撐過旺季,淡季時真的可以好好放鬆,將旺季加班的時數留到淡季休。」
淡季就是進修季
每年旺淡季分明的節奏,也給他自由成長的空間。
「有時候一個月只上五天班,我就會去上課、學語言、玩設計。」
他補充,這份工作最棒的一點是:「你會接觸到非常多其他產業的職護、學校校護,甚至是醫療產業的轉職者。」這些人未來有可能就是他的轉職跳板。
這些事你要知道
必備條件
-
健檢護理師證書
-
課程時數 24 小時
-
電腦測驗需達 70 分
-
每三年須完成 10 小時在職教育
可查詢單位
-
台灣職業健康護理學會
-
中國醫進修推廣部
-
國立成功大學職業醫學中心
-
全國勞工健康人員管理系統
加分項目
-
英文能力(多益550/英檢中級以上)
-
電腦與多媒體設計(文書、影片、簡報)
-
職護背景、健康管理師證照、衛教課程經歷
他想對學弟妹說的一句話
「上帝雖然關一扇門,但也會開一扇窗。」
他特別想留這句話給每個在護理路上懷疑自己的你。
「不管你最後是不是繼續拿執照,這段護理訓練給你的態度、細膩、責任感,會成為你人生很多地方的底子。」
「當你有機會學習時,不要放過它,也許就是那一堂課,成為你成功轉職的關鍵。」
護理真的不只能在醫院
這位前輩用自身經驗證明
護理不必綁死在醫院,專業也可以出差上山下海,也能在巡迴與衛教中活出屬於自己的節奏。
這條路不是一帆風順,但他說:「這是我第一次覺得,原來護理也可以是這麼自由、這麼開闊的事情。」
如果你對這份工作有興趣,或正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,歡迎來我的 IG 找我聊聊,我也在那裡記錄著許多護理人轉職的故事與職場觀察。
📌 如果你對這條路還有疑問,也歡迎你來找我或他聊聊:
👉 @dolphin_0813
延伸閱讀:
👉健檢護的轉職故事|抓住機會,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|ChoiceLife
讓我們把專業變成選擇,把經歷變成養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