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累也甘之如飴
「人生短短,做自己喜歡的事,就算再累也會很有成就感。」
這句話,是他在訪談結尾時笑著說的,語氣輕鬆,但我感覺得出來,那背後有一份穩穩的快樂,是來自選擇對了生活方向的踏實感。
這位分享者是我過去在校期間的畢聯會夥伴,當時我總覺得他是個熱愛護理的同學,沒想到這次訪談竟讓我發現,他其實志不在護理😂
現在的他,在幼兒園從事行政工作,離開了原本的長照機構,也正一步步靠近當初心中那個想成為「幼教老師」的夢。
被期待養活自己
「會讀護理,是因為家人覺得這份工作適合我,也養得活自己。」
他的起點並不是來自對醫療的熱愛,而是一種「被建議後的選擇」,聽起來好像很多人的故事,不是自己真心想走的方向,但既然也不排斥,就順著走下去。
「我那時也覺得,既然好像可以試試,就去讀了。」
這樣的選擇,看似平順,卻也容易在日後成為遲遲無法做出轉變的原因。
離開長照,是因為失望
「老闆不是相關科系出身,不懂細節、只想賺錢。」
他坦言,在長照機構的工作經驗,讓他萌生強烈的離開念頭,老闆完全不懂專業細節,卻又介入決策,讓第一線工作者時常感到無力與壓抑。
「整個工作環境太沉悶,連帶影響到我的工作心情。」
他說這段話的時候,我想到我朋友曾在醫院附設的護理之家工作,為了節省成本,連棉棒、宜拉膠的長度都被限制,換藥用的數量也要被管控,甚至還被要求一貼多用,那種氛圍,真的會讓人越來越看不到這份工作的意義。
從機構轉身走進幼兒園
「我以前的夢想就是當幼教老師,這次剛好有機會擦到邊。」
他坦承,會轉行不是突然興起,而是內心一直都對幼教有一份嚮往,對他來說,這樣的護理師轉職過程,更像是走回真正的自己。
「大家都說這份工作很適合我。」
他的個性原本就溫柔細心,再加上對孩子有高度的耐心,走進幼兒園,對他來說不僅是一種工作選擇,更像是一種夢想的延續。
家人的支持是關鍵
「雖然沒在醫院他們覺得可惜,但更希望我穩定。」
他很感謝家人願意支持他做出改變,畢竟在多數長輩眼中,護理仍是一份「穩定的鐵飯碗」,轉職幼教多少會讓人擔心未來發展。
但他的家人選擇尊重與支持,這點對他而言是莫大的動力。
「我知道很多人會卡在家人的期待,但真的要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。」
轉職需要持續學習
「轉到這份工作會需要上一些幼教研習課程。」
進入新的產業領域,他也沒有鬆懈,而是持續學習相關知識,提升自己的專業性。他很清楚,即使只是照護職位,也需要有教育基礎與兒童發展的敏感度。
「能夠理解孩子、理解教學的語言,這些都要靠時間慢慢培養。」
他用實際行動為自己創造更多成長的空間,而這些學習,也正是他在新工作中感受到的「價值」。
生活品質的進化
「雖然沒有到非常滿意,但跟以前比起來好太多了。」
他不諱言,工作還是會累,但現在的累,是那種「做喜歡的事做到累」,跟在機構裡那種心累、壓抑的疲憊感完全不同。
「現在正常上下班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就算再累都不會覺得累。」
他也提到,自己每天都能穩定作息,心情也自然開朗許多,當生活的步調不再被工作壓垮,人會開始感覺到自己真正活著。
拋開別人的劇本
「很多人都說,護理只有在醫院才有前途。」
這句話他說得很淡,但我聽得出,那是一段曾被困住的經歷,他說當初也曾經懷疑過自己,離開醫院是不是錯了?是不是辜負了家人、老師、社會的期待?
但他現在很篤定地說:
「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比較重要,因為只有你知道自己的生活要怎麼過。」
他提醒學弟妹,不要被「社會公認的好選擇」所限制,而是要回頭問問自己: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
結論
這位夥伴的故事,讓我想到一句話:「選擇了喜歡,就不會累得那麼委屈。」
他從護理走進長照,又從長照轉進幼教照護,這一路看似繞遠,但其實每一步都更靠近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
我們常說護理是鐵飯碗,但那碗飯若是冷的、硬的、吃不下,也未必值得留戀。比起「穩定」的職業,更該追求的是讓自己心裡踏實的生活。
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,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我是 Choice,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