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職故事ep15-診所護理師(ENT)

做得開心更重要


「你可以不喜歡工作,但不要讓自己厭惡它。」

這句話,是他在訪談尾聲分享給學弟妹的一句話,也是這段對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。

這位夥伴是我的同學,我很感謝他願意在百忙之中撥空和我分享他畢業後的護理歷程,聊天過程中,我們談了很多關於選擇、離開、轉換,也談到了生活本身,他不是那種對護理懷抱夢想的人,卻也在其中努力過,這篇護理師轉職故事,不是關於逃離,而是誠實看見自己想過的生活樣貌。

升學時的選擇


「國中升學的時候想不到要讀什麼,也覺得讀護理不怕沒工作。」

這樣的理由,說不上多浪漫,卻很實際。在還沒對未來有明確想像的年紀,選擇一條穩定又不會失業的路,是許多人的共同經歷。

「至少有固定收入,生活也不會太難。」

他的語氣很平淡,卻透露出一種早熟的現實感,與其說是興趣,不如說是當時情勢下的安全牌。

厭惡是警訊


「剛到職就被派五個病人,系統又難用,單位氣氛也不喜歡。」

談起離開醫院的原因,他坦白地說,沒有哪一項是單一導火線,是多重因素累積而成,人力配置不合理、作業系統繁瑣、工作環境壓力大。

但真正讓他決定離開的,是心裡那股「想到就厭惡」的情緒。

「只要想到要去上班,我就覺得很不想面對。」

他說這樣的感受若持續太久,不只是工作表現會受影響,連情緒和身體狀態都會跟著崩壞。

「那種從心底升起的不舒服感,騙不了人。」

診所生活單純


「診所不用輪班,可以準時上下班,加班也會有加班費,同事氣氛也單純。」

從醫院轉到診所後,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轉變。不僅作息規律,心情也輕鬆了許多,雖然診所的工作內容也不輕鬆——行政、打雜、有時還要面對不講理的病人,但整體而言,他覺得這樣的環境,更適合他現在的生活步調。

「而且常常可以睡到飽再去上班🤣,這點真的很讚。」

他用一種開玩笑的語氣說出這句話,卻讓我感受到一種難得的踏實感,生活原來可以這麼自在。

親友的立場轉變


「一開始親友很反對我去診所,但看到我生活很愜意,就沒再說什麼。」

轉換跑道,很多時候不只是面對自己的不確定,還要處理親友的質疑,診所在傳統印象中被認為「沒前途」、「沒保障」,但他用實際狀態證明了一件事:人過得好不好,不是用職位來衡量,而是看你有沒有餘裕生活。

「至少我有一份正當工作,可以養活自己,他們也就安心了。」

對工作的重新定義


「不一定要喜歡自己的工作,但不要讓它讓你厭惡。」

他提到,現在社會上強調熱情與夢想,常常讓人覺得如果沒有「愛」一份工作,就好像是在浪費生命,但其實現實是,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會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工作。

「你可以不喜歡,但不能討厭到讓自己每天都在耗損。」

他提醒大家,要學著認清自己對生活的期待與界線,從中取捨,而不是一昧忍耐。

取捨生活品質


「薪水高,可是做得不開心,根本做不久。」

他不否認,有些人因為經濟壓力而選擇繼續撐著,但如果有選擇的空間,他會建議大家不要只看錢。

「我寧可薪水少一點,但回家後還有力氣過生活,有時間想其他的規劃。」

他提出一個很實際的觀點:如果你工作賺得比別人多幾千塊,卻每天回家就只想躺著,完全沒有生活品質,那樣的日子未必真的值得。

想清楚自己的生活


「你可以先想想,自己要的是什麼,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。」

在這段話裡,我聽到的不只是建議,更是一種成熟的思考。他知道,人生沒有標準答案,也沒有一定要怎麼走才算對。

「從中去取捨,挑選對自己最重要的。」

這是他從離開、轉職、再適應過程中,得到的最大體悟。

結論


人生的選擇從來沒有絕對的對錯,只有你是否活得像你自己。

這位夥伴的故事告訴我們:離開不是逃避,是誠實面對內心的不適;轉換不是背叛,是給自己另一種可能。

你不一定要熱愛工作,但一定要對生活保有選擇的能力與勇氣。

我是 Choice,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