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一種角色練習
「人生就該嘗試不同的角色。」
這句話,是我跟這位護理前輩聊完後,最有感的一句話。
這次的分享對象,是一位主動私訊我的學姊,她目前仍然在護理單位工作,並沒有離開臨床,只是額外兼職踏入了金融保險領域,這是一段不同於傳統護理師轉職的路線,她並不將這段經歷視為轉職,而是一次「角色的延伸」,一次替人生增添厚度的嘗試。
我們從聊到「為什麼會想跨行」,也聊到「多一份收入的意義」,最後聊回自己到底想過怎麼樣的生活。她的故事,讓我看見了即便仍在護理崗位上,也能擁有更多元選擇與勇氣。
未知中前行的選擇
「國中對未來很未知,在老師和家人的建議下,選了個鐵飯碗。」
談起當初為什麼會念護理,學姊沒有講出什麼熱血動機,而是誠實地說出現實面,那時年紀還小,還不太懂什麼叫志向,於是在別人的意見與社會價值觀的引導下,進入了這條「穩定、安全」的專業道路。
這樣的開端,或許不是熱情燃起的起點,但也是許多人走上護理這條路的共同心聲。
跨足金融的原因
「隔行如隔山,真的做了才知道有多難。」
她會踏入金融保險領域,不是因為厭倦護理,而是單純地想多學一點、多試一點。她說:
「很多事情,看起來簡單,實際去做才知道裡面藏著多少眉角。」
選擇跨領域,對多數人來說不是直覺,而是風險,當社會普遍推崇「穩定」時,願意跳脫的人,往往被視為不安分。
「這就是為什麼,轉跑道時一定要很堅定。」
她分享,自己在面對轉換的過程中,也曾質疑過自己,但最終讓她堅定下來的,是每一次踏出舒適圈後,帶來的視野與自我理解。
工作彈性與多一份保障
「有兼職的好處就是彈性,也多一份技能跟收入。」
她並沒有放棄護理的身分,而是用「兼職」的方式,為自己創造出第二條路,這樣的彈性,讓她在不想工作的時候,依然保有選擇權;在想轉換時,也不至於手足無措。
「至少在未來不想做護理時,我還有另外一份收入跟專業。」
她也分享,若要進入保險領域,需要考取相關國家證照,包括人身保險、金融常識、產險等等,這些考試需要花時間準備,但一旦通過,就多了一把為自己開門的鑰匙。
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
「喜歡都是靠自己去打造出來的。」
她說,現在的生活讓她感到踏實。工作雖然不是夢想中的樣子,但她透過行動替自己爭取了更多選擇權,當有機會暫停護理工作的時候,她知道自己不會沒有退路,這樣的自信,是從「親身嘗試」而來,而不是憑空想像。
關於單位與未來的思考
「只要看看資深學姊現在的樣子,就能問問自己,那是不是你想成為的模樣?」
她很誠實地說出這段話。她觀察著身邊的前輩、學姊,然後問自己:「這樣的生活,是我想要的嗎?」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麼現在,就是行動的時刻。
「趁早準備、趁早跨出去,會比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。」
她並不鼓吹一定要離開臨床,而是提醒大家:要有備案、有跳板、有自己的節奏去鋪一條新的路。
要走,也要勇敢走
「不要有拖延症,也不要待在舒適圈太久。」
這句話她反覆強調,因為機會不會等人,時間也不會等你成為「剛好準備好」的樣子,很多時候,行動才會逼你成長。
「你有護理師執照,難道還怕回不來嗎?」
她說這句話時,語氣中充滿力量,護理這張執照,是她多年努力的成果,也是她跨出去後的底氣,她選擇保留它,但不被它綁住。
我也在改變的路上
我們聊到最後,我跟她說了一句:
「出社會後我才發現,保險真的很重要。」
從小到大,我們都是被動地讓家人替我們保險,出社會後才開始慢慢接手,那時才發現,自己這裡漏了一點、那裡少了一塊。
認識好的保險業務員很重要,因為他們不是來推銷的,而是站在你未來風險規劃的角度給建議,看到學姊走上這條路,也讓我對這個領域產生更多理解與好奇,甚至也讓我想去考考證照、研究一下這門「人生的基本學分」。
結論
學姊的故事,讓我看見了一種不必「離開」就能「轉換」的可能。她仍是護理師,但也成了保險業務,她沒有把自己框在單一身份裡,而是讓人生擁有多種角色、更多選擇。
有時候我們會被「穩定」綁住,但穩定不代表不能變動,只要你願意開始,哪怕只是兼職,也是在為未來鋪路。
你有能力、有資源、有執照,只差那份跨出去的勇氣。
我是 Choice,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