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職故事ep20-大學校護

經驗都是養分


「當別人質疑你的時候,一定要先相信自己。」

這句話,是學姊在訪談中最堅定、也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話。

這次的訪談對象,是我在 Dcard 上認識的一位前輩,雖然我們素未謀面,但她一口答應了我的訪談邀請,也願意分享自己從護理師轉職成校護的故事。

這是一段從勾心鬥角到穩定節奏的過程,也是一段從懷疑自己到堅信目標的轉變,聽她說著那些過去在職場中遇到的事情,我有太多感同身受——我們每個人,或多或少都曾想過要不要離開。

是建議也是期望


「我會讀護理,是因為長輩建議。」

她說這句話時語氣沒有太多情緒,但我能理解其中的習以為常,這樣的起點,對我們這一輩的人來說太熟悉了。

「長輩覺得護理是值得尊敬的職業,社會地位不錯,也不怕沒工作。」

就這樣,她順理成章地走進了護理的世界,沒有反抗,也還來不及懷疑。

離開是為了不讓自己麻木


「習慣勾心鬥角後,我反而開始害怕未來十年都要過這樣的生活。」

她提到離開的原因,其實並不稀奇,許多人離開護理的理由,都不只是一件事,而是一連串讓人失望、無力又疲倦的小事累積而成

從學生時代開始,我們就耳聞某某醫院學姊多兇、多難搞,工作沒幫忙、電梯沒按、問候沒講,都會被放大檢討。

「女人何必為難女人?我一路上感觸最深的就是這句話。」

她說,也許現在狀況比過去好一些了,但只要職場文化沒有根本改變,這些循環仍會存在,而她,不願意讓自己也變成那樣的人,所以選擇離開。

轉向學校,是緣也是選擇


「一開始會想考校護,是因為男友的表姊是公職校護,男友也鼓勵我去試試。」

她原本沒有這個方向,是在陪伴家人聊天時聽見的可能性,才慢慢開始萌芽,後來她去當了一段時間的職代校護,實際體驗過學校環境,才確定,她喜歡這樣的生活節奏與氛圍。

「學校的環境讓我覺得很安心,也很適合我。」

她不是一開始就堅定地知道自己要轉什麼,而是在摸索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。

被誤會的「鐵飯碗」


「很多人以為校護是靠關係喬出來的,其實這對努力準備的人來說很不公平。」

她很坦白地說,當自己真正開始準備轉職考試時,最難過的不是考試的難度,而是來自他人的質疑。

「他們會說什麼『你是不是塞錢進去的』,這真的讓人很沮喪。」

但她也強調,不論轉什麼行業、做什麼選擇,外界的聲音永遠都會有,真正重要的是:你有沒有為這個選擇付出努力。

轉職準備與建議


「如果有 EMT1 證照,對考校護絕對有幫助。」

她分享,雖然很多人醫院背景會選擇考 ACLS,但 ACLS 偏向院內急救,EMT1 則是著重在院外現場的急救處理,對於校園突發狀況會更實用,也更符合校護職缺的考試需求。

她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提早準備,不一定要馬上考,但多一張證照,多一份底氣。

現在的她,活得很滿意


「體驗過見紅休真的回不去了!」

她說自己非常喜歡現在的生活。固定上下班、規律作息、不再需要輪夜班、不用被迫補人力——這些都讓她感覺自己終於找到了「生活的感覺」。

「生活品質真的差很多,不用再焦慮每一次請假,也不用再為輪班焦頭爛額。」

她說這些時,我能感覺到她的平靜與愉悅,是一種從動盪之後終於穩下來的安心。

送給正在迷惘的你


「我流浪了蠻久,知道跨出那一步不容易。」

她知道很多人對護理環境早已心生退意,卻苦於不知道方向或缺乏勇氣。對此她想說:

「不管結果如何,經驗終究會變成自己的養分。」

她鼓勵大家去試、去學、去探索,不要只是聽別人說什麼就覺得自己不行,不要因為沒背景、沒人脈、沒資源就自我放棄。

「與其等社會轉變,不如自己先增加實力。」

這句話她說得堅定,我聽得很感動。這也是她想傳達給所有護理人的一句,不是你沒機會,而是你要不要去創造機會。

結論


每一次轉職、每一次選擇,都有來自過去的推動,也有對未來的想像。

學姊的故事告訴我們:不是每一條「穩定的路」都是適合你的,不是每一種「鐵飯碗」都值得留戀。當現實讓你感到痛苦時,不要默默承受,要問問自己:「這是我想要過的十年嗎?」

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,但絕對不是你放棄的理由。

相信自己,創造機會,即使辛苦,這些經驗都會成為你人生中最珍貴的養分。

我是 Choice,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