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職故事ep14-醫美護理師

自己是自己主人


「雖然生活不一定很充實,但慢悠悠的過也是一種選擇。」

這句話,是我在這次訪談中最喜歡的一句,生活從來不是一場競賽,而是一種選擇,選擇快或慢、選擇穩定或冒險,沒有對錯,只看你想過上什麼樣的日子。

這次的訪談對象,是一位讓我非常敬佩的夥伴,在我提出訪談邀請時,她沒有猶豫,馬上答應與我分享自己的經歷,聊天過程中,我們都感嘆,當初我們是抱著滿腔熱忱踏進護理的世界,卻在出社會後,發現現實與理想差距甚大。

她的故事不只是轉職,而是關於成長、認識自己,還有「學會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」的歷程。

為穩定而選擇


「當時會選擇護理,是因為想求個穩定。」

這句話,對許多護理人來說都不陌生,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時,「護理」常被視為一個保底又實用的選項,但對她來說,真正熱愛的事物,其實並不是這份工作。

「我真正喜歡的職業,可能不符合社會期待或家人期望,那時只好選擇護理這個專業。」

她沒有太多抱怨,只是誠實地說出了大多數人在升學時面臨的掙扎,那是一種「不得不」的選擇,也是一種「當時看起來最安全」的選擇。

現實讓人窒息


「在出社會後,我才真的慢慢認識自己。」

她說,求學時總以為別人的標準就是自己的目標,但實際踏進職場,尤其是進入心胸外科後,才發現這樣的生活讓她感到無比窒息。

「常規、技術、學理我都能掌握,但我感受到的,是來自整個醫院體系的壓迫感。」

她認真描述那段時光:在醫院裡,護理師總是要看別人臉色,無論是病人家屬、醫師、同事,甚至其他醫療人員。

「那種不公平的待遇,讓我很痛苦,可能也跟我個性、成長背景有關,但那真的讓我喘不過氣來。」

再加上輪班制度帶來的疲憊與壓力,讓她最終做出了離開的決定。

朋友牽線進新行業


「剛好離職後,有認識的朋友介紹,我就進了現在這家公司。」

她的轉職看似巧合,其實背後也藏著她對「美感」的熱愛與敏銳,她本身對美的事物充滿興趣,而這個領域恰好讓她發揮所長。

「在這個行業中,我也實現了想在開刀房工作的願望——只是方式不同。」

她進入的是全自費診所,工作內容與醫院大不相同,也接觸到許多高社經地位的客戶,這對她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學習。

「客戶對言行舉止會比較敏感,所以談吐、舉止都要更細緻。」

親友的支持很重要


「親友看到我在醫學中心的痛苦,都覺得健康比較重要。」

我特別感謝她願意分享這一段,因為這次訪談我們也特別加入了「親友如何看待」這個面向,很多人在轉職的時候,最難跨過的往往不是技術門檻,而是親人或伴侶的看法。

她的幸運在於,家人以健康為優先考量,選擇支持她的轉變,這份支持,讓她在轉換跑道的路上走得更加踏實。

重新掌握生活節奏


「我現在的生活還滿喜歡的,有健康的作息,下班後也有時間學習副業。」

轉職後,她不再像以前那樣疲憊不堪,也不再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,她可以慢慢呼吸,有空間思考,還能為未來準備更多可能。

「雖然生活不一定很充實,但慢悠悠的過也是一種選擇。」

這句話說得多好,現在的她,不急著證明什麼,只想好好過日子,而這樣的節奏,也許就是她理想生活的樣子。

草莓族?那只是偏見


「以前常聽人說,在醫院待不下去的就是草莓族,但我現在覺得,說這種話的人根本站著說話不腰疼。」

她的語氣依然平靜,卻藏著許多過去不被理解的委屈,她不再為自己辯解,也不期待所有人都能懂,但她強調:

「不要求同理,至少給出尊重。」

這句話,是給那些還在努力撐著、卻總被批評的你——你的選擇,不需要被誰認同,只要你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做。

選擇永遠在手中


「不要畏懼別人對你的社會期待。」

這是她最後想說的話,也是這段訪談的總結。

「出社會後,該把重心擺回自己身上,自己是自己的主人,選擇一直都在自己手上。」

她不是鼓勵每個人都去轉職,而是提醒:你永遠可以重新選擇,而不是被困在別人設好的框架裡。

結論


轉職,不一定代表放棄,更不等於失敗,它可以是一種延伸、一種嘗試,也是一種從生活中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式。

這位夥伴的故事,提醒了我們:人生不是非黑即白,也不是一條直線,而是一連串「做出選擇」的過程,而我們真正能掌握的,不是結果,而是那一刻選擇的勇氣。

我是 Choice,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