願意分享的她
這次的受訪者,是我在 Dcard 上主動聯繫的對象,後來也加了IG : @bosmin32333。
前輩沒有猶豫太久,就爽快答應受訪,也大方地分享自己一路以來的經歷與掙扎,故事相當多,每一段都跟鬼故事一樣精彩,讓我在震驚之餘,也開了眼界。
「我覺得如果我的故事能讓別人少走一點冤枉路,那就值得了。」
這篇文章並不只是職涯介紹,而是想把她在護理世界裡的困惑、選擇與突破好好寫下來,如果你也在找尋出口,希望你能從她的故事裡看到可能。
不走家屬期待路線
她不是因為夢想才念護理,而是反骨與現實交織下的選擇,家人原本期待她成為演員,甚至希望她去當警察,但她卻總是逆著走。
「我後來沒有選擇去走警察,原因是因為還要再念三年的高中,我就覺得為什麼我要再浪費三年,然後去讀一些我根本就不喜歡的東西。」
從小在劇團長大,中學時期卻常往保健室跑,意外對醫療處置產生興趣,當時也明白自己藝術系考不上,加上家庭經濟條件限制,最終選擇了護理。
「一開始覺得護理系好酷好讚喔,什麼都好有趣。」
「你很適合當護理師。」,這是實習時老師及學姐對她的評價。
但真正走上臨床,卻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「我的護理長跟學姐們說我不適合照顧病人,原因是我太大剌剌。」
沒被留下來
畢業後進入急診,正逢單位實施「學長姐投票決定新人去留」的制度,她拼盡全力爭取機會。
「最難的留觀區我都搶著去做,我想留下來啊!結果被票掉了,像在玩狼人殺一樣。」
之後她前往其他單位面試,原已談妥報到,卻因前單位評價不佳被取消機會。
這讓她開始懷疑,自己是否只是一個不被歡迎的存在。
「為什麼別人可以你不行?」,這句主管的話,讓她記很久。
一天吃一餐
她的生活被工作完全吞沒,早上七點上班,晚上七點半才下班,連飯都來不及吃。
「我訂的午餐永遠變成晚餐,有時候還餿掉。」
精神壓力爆棚,體態嚴重失衡,她用離職換回回到急診的機會,但不到半年,又被支援、再支援。
最後她選擇離開,重新回學校念書,企圖補回大學學歷,也遠離壓垮她的臨床。
重新找回熱忱
為了生活,她加入民間救護車公司,開始跑救護任務,原本只是過渡,卻讓她重新認識護理。
「一邊跑救護,一邊在想,我真的還要走護理嗎?但跑一跑又覺得,護理好有趣喔。」
她開始學會獨立判斷、緊急應變,知道什麼叫「醫療不是只有在醫院」。
「病人如果突然狀況惡化,駕駛是不知道的,要靠你一個人判斷處理。」
溝通與生死線
民間救護的挑戰在於,病人與家屬的期待,常與現實衝突。
家屬說:我要去台X,你為什麼送我來這裡?
她得堅定地說
「你不同意,等一下你家人就可能會死在車上。」
這樣的溝通壓力很大,但她清楚這是職責的一部分。
而酬勞則採趟次計價,一小時標準為 900 元,公司抽成後實領約 500 至 800 元不等。
抓緊每一段路
她也曾短暫成為特護,獨立性強、壓力高,卻證明了自己的能耐。
「如果你足夠獨立、夠強大,special nurse 真的蠻適合的。」
後來,她轉任隨車護理師,門檻不高卻要能承擔風險。
「我們過彎是甩尾在開車,你只要會暈車就直接淘汰。」
最終,她也進入洗腎室,在那裡她得到前所未有的喘息與自由。
「我跟阿長說我一直在思考人生,隨時可能離職,阿長只是笑笑回我喔,好啊,沒差。」
再一次出發的底氣
在洗腎室裡,她活潑地與病人互動,重新找回照護的快樂。
「阿嬤、今天過得好嗎?有吃飽嗎?」
她不再為過去感到羞愧,反而驕傲自己走過那麼多路。
「八大沒做過,其他我差不多都做過了,護理端的經驗讓我覺得很不好,但在醫療照顧上,我知道我能做得到做得好。」
她相信每一段經驗都是養分,不是轉錯路,而是走出了自己的節奏。
跳出去才跳得回來
「你這樣一直換工作,別人會怎麼看你?」
這句話,是很多護理學生從老師口中聽來的警語,但她不這麼想。
「那我就跟這個單位不合了,我要在那邊留到憂鬱症嗎?」
她說,很多學弟妹會來問她各種單位的氣氛與性質,但她總會提醒一件事:
「別人說氣氛好這件事很主觀,有人說很爛你可能過得很好,也可能剛好相反。」
她曾在洗腎室被主管嗆過,也嗆過主管,但仍覺得「在這裡過得很快樂」,她也鼓勵學弟妹勇於嘗試,只要是你想試的,就可以試。
「如果你這次的轉職沒有讓你過得更好,那你就回來就好啦。」
她知道,很多人不敢離開,是因為怕「跳出去就回不來」,但她用自身經歷打破這個迷思。
「我跳出去才跳得回來,我跳得很快樂耶,從餐飲到酒店服務、攝影剪接、醫院行政,還做過病歷分類,我都做過。」
她想說的是:你可以嘗試,也可以後退;你可以繞路,也能走回原點,人生沒有一步是白走的。
📌 如果你對這條路還有疑問,也歡迎你來找我或他聊聊:
👉🏼 @bosmin32333
延伸閱讀:
👉🏼救護車上你不知道的事-作者@bosmin32333
👉🏼不想再當血汗護理師:洗腎室的轉職新生 | Choicelif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