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職故事ep6-牙科診所護理師

工作沒有完美組合


「現在工作的薪水及福利無話可說,但最辛苦的地方在於人及環境。」

這次分享的對象,是我在校期間社團認識的朋友,她一開始其實很猶豫要不要接受訪談,擔心自己沒什麼特別厲害的故事,但我想說的是,沒有比較厲害這種說法,只是走的路不同而已,她的經歷讓我再次想起那個經典的「不可能三角」,收入、自由、環境,很難三者兼得,人生總是要有所取捨。

找朋友聊聊吧


她也提到一點讓我很有感:

「大家畢業後真的比較少聯絡,可能因為各種原因,但我想提醒那些還在躊躇不前的夥伴們,去找朋友聊聊近況吧,有時候,一個點子、一個方向,就是在閒聊中被激發出來的」

我曾經也偏見過


老實說,過去的我對「一畢業就去診所」是有偏見的。

「那時候我認為,既然讀了七年護理,好不容易考到執照,就應該進大醫院,否則技能不就浪費了?」

但隨著時間過去,我發現了另一種現實,那些進診所的朋友,好像都比較快樂,反而是那些在醫院裡拼命撐著的朋友,限動天天喊著想離職的人,都依然在醫院苦撐著。

幾個反思的問題


後來我開始問自己幾個問題:

「我是想救人,還是想賺錢?」
「我追求的是生活品質,還是自我實現?」

感覺沒有一定的答案,但一定有更貼近你內心的那個方向。

一路被推進護理


她回憶自己當初怎麼會念護理:

「我不想選高中死讀書,本來想填高職,但家人不同意,覺得護理才是鐵飯碗,並說除非護理考不到,不然不准我去讀高職,反正我也沒什麼目標,就一路這樣唸下來了。」

這種在「沒選擇的選擇中」長大的我們,太多了。

不輪三班,但不放棄護理師


她說,自己在就學期間就已經下定決心,絕對不要賣肝輪三班,但她也不願意就此捨棄護理師這個身分,所以最後她選擇了現在的職涯方向:牙科診所護理師。

牙科的學習曲線


進入牙科之後,她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。

「讀書時期只知道人有幾顆牙齒,等於是進到社會後又重學一次。」

從印模灌模到矯正說明,從衛教到櫃台行政,她邊做邊學,也漸漸掌握了節奏。

現職內容多元豐富


她目前的工作內容非常多元,包括:

協助醫師遞器械、觀察患者反應並需要時即時介入、更換橡皮筋、臨時假牙製作、治療計畫與自費項目說明、衛教與行政櫃台支援

在這裡,她的護理背景沒有被浪費,反而被轉化成另一種專業。

進修不是必要門檻


「只要是護理師,醫師指派的非侵入性治療基本都能做,不一定要考額外證照。但如果是一般牙助,還是會建議考牙科助理證書。」

她用自己過來人的經驗,告訴我們有護理師證照,其實可以打開不少職涯變化的入口。

福利穩、節奏佳


她對現階段的工作感到滿意:

「沒有夜班要輪,固定休周日、隔周休六,加班超過一分鐘都算加班,薪資也不輸醫院。」

但她也直言不諱:

「最辛苦的地方還是在人跟環境。」

這也再次印證了:人際關係與團隊氛圍,才是真正影響上班快不快樂的關鍵。

她想對你說的話


「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擔心自己沒本錢闖,剛好待在過得不快樂但福利優渥的地方,那就先撐著吧。撐到有條件踏出去時,請毫不猶豫。」

「不要跟我一樣逆來順受。沒有人天生想當廢物,適才要適所,我們只是需要找到真正適合我們的地方而已。」

「在那之前就要學會生存,把能學的都學起來,把能賺的都賺下來,然後瀟灑地離開!」

這段話,不只給還在猶豫的你,也給過去某個曾經害怕離開的自己。

結論


有時候,我們不是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,而是我們還沒準備好承認——那條路可能不在別人期待裡。

她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路,也提醒了我們:

職涯從來不是「要不要離開護理」,而是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自己」。

我是 Choice,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