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材業務-骨科

#1護理專業這麼有價值


當護理人說要當業務,大家可能會下意識聯想到保險、賣車、房仲,但你知道醫療產業裡,其實也有一條非常適合我們的業務之路嗎?

那就是醫材業務

#2跟一般業務的不同?


簡單來說,醫材業務就是專門販售醫療產品的業務角色,但醫材的範圍很廣,從基本的耗材、衛材,到高單價的手術器械、手術台、甚至某些影像設備等,都是業務的負責範圍。

不過每家公司代理的產品不一樣,所以會做什麼、接觸什麼,要看你面試的是哪間公司,最好事先查清楚。

這份工作不像一般業務跑百貨或住家,他們跑的是醫院,而且不只是門診,更要深入到手術室裡面,甚至要穿上無菌衣「上刀」,站在醫師旁邊一起完成手術。

#3真的要進手術室?


是的,真的要進去,而且是全副武裝刷手、穿無菌衣、戴手套,站在醫師旁邊,有時候還要在對面輔助。

雖然我們不直接參與下刀的過程,但身為器械廠商的代表,必須熟悉自家產品怎麼用,甚至需要即時指導現場的醫師或護理師操作。

這種工作一開始真的會緊張,畢竟現場沒有容錯空間。

但別擔心,公司都會有一套新人教育流程,前期會跟著學長姊上刀,有沒有醫療背景不重要,願不願意學、撐不撐得過去才重要。

醫材業務

#4工作型態


忙的時候真的會很忙。

有時候手術快,半小時就能下台,有空休息、買飲料;但也有那種從早上九點一路站到晚上九點的狀況。

醫師可以輪班、護理師可以換人,但業務通常會被期待「站到底」,因為你是代表那家公司的專責人員。

業務沒有所謂的固定上下班時間,一切看刀表決定。如果你是早上第一台,就得早到;但如果排在後面,就要抓準時間、有時還得現場等。

而像骨科的創傷小組,還需要輪班ON CALL待命,錢怎麼算、班怎麼輪,這些在面試前最好一併問清楚。

若遇到沒有手術的日子,你要做的還有補貨、門診拜訪等等的。

還記得當時我找到一篇對我幫助很大的網站文章

👉跟刀的醫療器材業務?一日工作內容大解析

這篇內容讓我對醫材類業務的輪廓有了更清晰的認識,也更加篤定自己想試試看這條路。

#5護理背景有優勢?


當然有,業界很喜歡用護理背景的人,因為對無菌原則熟、學起來快、也更懂醫療場域的規則和文化。

但別以為有護理證照就無敵,會做人、會觀察、懂分寸、會講話,這些都一樣重要。

畢竟你代表的不只是你個人,而是你背後那家醫材公司。

醫師可不是看你背景就買單,他們會看你怎麼講話、有沒有在對的時候說對的話,有時候太外向反而會被嫌吵,太內向也容易沒存在感,適時掌握分寸才是真功夫。

#6成就感來自哪裡?


每個人不一樣,有些人喜歡幫醫師順利完成一台刀、有些人則是覺得完成一天代辦事項超有感。

而我自己,是在一次次與不同廠商交流的過程中,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人脈網絡,甚至被挖角時才真正感受到:原來我真的被看見了、被需要著。

老實說,我不特別喜歡推銷產品,也不迷戀跟刀,但我很愛聊天、認識人,業務這條路,剛好給了我發揮社交能量的舞台。

醫材業務

#7給一些建議


如果你正在猶豫,我只想說一句:走進來看看再說。

這份工作跟你想像的業務可能不太一樣。它不是沒底薪的直銷,也不是那種只靠話術賣東西的角色,而是融合了醫療專業、技術支援與場域協調的複合型工作。你不需要一開始就外向或口才超群,但你要願意學習、願意調整自己,並相信自己的專業有價值。

你可以試著這樣想:

  • 如果你對醫療場域還有熱情,但不想再輪班值夜
  • 如果你喜歡與人互動勝過處理文書
  • 如果你在護理工作中其實很擅長溝通協調、甚至默默擔任過「窗口」或「橋樑」的角色

那麼這條路,也許會打開你意想不到的舞台。
有護理底子,又想挑戰不同領域的你,這條路不只是一份工作,更可能是一場蛻變的旅程。

而且最棒的是:不喜歡也沒關係,反正我們隨時都能回醫院。


如果你想看看別人怎麼走過這條路,我也很推薦你閱讀我們另一位分享者的故事

👉 點我閱讀|外科助理學長的轉職心路:從手術房到醫材業務,我如何走出不一樣的醫療人生?

他不是業務出身,也不是特別外向的人,卻在踏進業務這一行後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價值。
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的計畫,而是一個開始。

如果你對醫材業務這條路還有更多問題,或是正準備從護理轉職、也在探索自己的下一步,歡迎你直接到我的 IG 私訊我,我很樂意和你聊聊!

我平常也會在 IG 上分享一些關於轉職選擇、職場現實、以及護理人走出醫院後的各種可能性。

 歡迎追蹤 👉 @choicelife__

讓我們把專業變成選擇,把經歷變成養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