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到能發光的位置
這次的訪談對象,是我從國中就認識的朋友,他曾是護理系學生,後來成為軍職人員,從護理轉戰另一條穩定卻不同樣的服務之路。
他的選擇不見得主流,卻很踏實,不是因為抗拒,而是因為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。
志工點燃念頭
他當初會選護理,原因並不複雜,學校離家近、上學方便,五專生活又相對自由,是那時不少人的選擇考量,但除了這些理性原因,他還有一段更溫柔的起點:
「在高雄發生氣爆事件後,我去參加了志工服務,發現自己很喜歡『付出』的感覺,那種關懷他人的溫暖,讓我踏上了護理這條路。」
「在高雄發生氣爆事件後,我去參加了志工服務,發現自己很喜歡『付出』的感覺,那種關懷他人的溫暖,讓我踏上了護理這條路。」
這份「想幫助人」的心,雖然最後沒有在醫院發芽,卻在軍職這條路上,延續了下去。
一開始就確定不愛臨床
從學生時期開始,他就知道自己對臨床工作沒有太大興趣,畢業後的他,開始尋找其他可能性,直到有一天,他看到了一張軍職招考簡章。
「軍職的薪水其實和護理差不多,但多了穩定升遷的機會。」
「軍職的薪水其實和護理差不多,但多了穩定升遷的機會。」
這個契機,開啟了他完全不同的職涯選擇。
萬事起頭難是真的
從熟悉的護理領域跳到陌生的軍職生活,並不簡單,他也毫不避諱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:
「在學校這幾年幾乎都在學護理,突然換一個陌生領域,要重新適應跟學習,萬事起頭難是真的。」
「在學校這幾年幾乎都在學護理,突然換一個陌生領域,要重新適應跟學習,萬事起頭難是真的。」
那是一段需要重新建立信心、能力和步調的過程。
不再只是醫療
他現在的工作內容,跟大家想像中的「軍醫」其實不太一樣,更多時候,他像是一個行政人員,也像是個全能支援者。
「雖然身為軍醫官科,但是平時的工作很多時候都不是跟醫療相關,畢竟不是每天都會有人受傷或不舒服,通常會支援其它官科的人做事情,簡單來說就是一人身兼兩三個專長,就像在實習時,你以為只要照顧病人打針給藥就好,殊不知還要會海報美編、剪接影片甚至是衛教時需要帶動唱的技能等。」
「雖然身為軍醫官科,但是平時的工作很多時候都不是跟醫療相關,畢竟不是每天都會有人受傷或不舒服,通常會支援其它官科的人做事情,簡單來說就是一人身兼兩三個專長,就像在實習時,你以為只要照顧病人打針給藥就好,殊不知還要會海報美編、剪接影片甚至是衛教時需要帶動唱的技能等。」
這段話我真的印象深刻,也不小心直接笑了出來,因為這正是護理教育過程中大家共同的記憶,什麼都要會一點。
軍職仍需進修
他目前主要負責的是行政工作,例如每月彙整資料、處理報表,但也常常臨時接下剪輯影片等多媒體任務,即便如此,他依然很珍惜現在的生活型態。
「護理工作常常需要即時反應,有很強的時效性;軍職雖然也會忙,但自主性高,只要時間安排好,大多數工作都能準時完成,下班前做完就好,偶而才會加班。」
「護理工作常常需要即時反應,有很強的時效性;軍職雖然也會忙,但自主性高,只要時間安排好,大多數工作都能準時完成,下班前做完就好,偶而才會加班。」
他補充說,如果要走軍醫官科,還是需要持續進修 EMT、熱傷害、戰傷救護等相關專業能力,但整體來說,節奏更穩,壓力比較能掌控。
想說的話
這是他在訪談最後,最想分享給大家的一段話:
「心之所向,身之所往,當我們的內心開始對某個目標或方向有了渴望,我們的行動也會慢慢開始靠近它。我最近看了一部電影《沒問題先生》,主角原本是一位對生活總是說『不』的上班族,直到他遇到一位講師,建議他從此改變人生的一個小習慣:把『NO』改成『YES』,這樣的改變讓主角開始經歷很多意想不到的轉折。所以我想說,如果你願意嘗試去看過去從未想過的事,也許某個念頭,就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轉機。」
「心之所向,身之所往,當我們的內心開始對某個目標或方向有了渴望,我們的行動也會慢慢開始靠近它。我最近看了一部電影《沒問題先生》,主角原本是一位對生活總是說『不』的上班族,直到他遇到一位講師,建議他從此改變人生的一個小習慣:把『NO』改成『YES』,這樣的改變讓主角開始經歷很多意想不到的轉折。所以我想說,如果你願意嘗試去看過去從未想過的事,也許某個念頭,就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轉機。」
願你也找到位置
他沒有否定護理這條路,但他也不逃避自己內心的聲音。
離開不是失敗,是你開始為自己做選擇。
若你現在也正站在人生的轉彎處,希望他的故事,能讓你有多一點勇氣、多一點信心。
我是 Choice,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。